想要做成一件事,沒有一定的韌勁和狠勁是不行的。恰好,德立董事長潘小東的“專”撞上了德立總裁張延華的“狠”,于是有了如今蒸蒸日上的德立,淋浴房的非標之王。
23年前的德立還是一個小作坊,23年后已經坐擁中國淋浴房行業首個智能化工廠,年產值能夠達到非標產品50萬套,品牌價值奔向20億。也許聽慣了很多電器企業的嚇人數字你覺著這真的沒什么,但對于還不成熟的且難以標準化的淋浴房行業來說已遙遙領先。
德立淋浴房首個智能化工廠落成投產
更可貴的是德立一直在創新引領,在改變行業。當看過德立的工廠后,你就會深知這不是口號或吹噓。在德立的智能化工廠里,一部分是進口的高科技自動化設備,更大一部分是德立人自己寫系統、自己買配件組裝的機器,在這里能看到很多全球唯一的機器,因為它完全是德立自己研發創造的。
“真正行業的變革在制造,制造的成功在于整個生產工藝的重新梳理。我們的研發投入沒底線,我們要用科學技術來提升效率,來顛覆和改變這個行業!”張延華很是激動地介紹著德立工廠,這個他一手打造的“智造基地”,就像愛自己的親兒子一樣,自豪地訴說著它的前世今生和未來藍圖,再擴大十倍,這是他給德立智能化工廠定的目標。
德立潔具總裁張延華
從德立2.0到德立3.0
從德立2.0到德立3.0的升級,到底哪里不一樣?張延華說,本質上就是我提及過的四化——自動化、數據化、規模化、流程化。這四個化都要靠機器去解決。
德立淋浴房的首個智能化工廠,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,擁有國家專利20多項,包括擁有全國第一條淋浴房自動化生產線,行業內第一臺玻璃檢驗機,行業內第一個鋁材電子倉,行業內第一個板材電子倉,行業內第一條非標性生產線等。
如果說德立2.0是德立的第一次飛躍,率先引進了先進的ERP生成管理軟件,在“德立特色”的ERP系統支持下,德立現擁有了十多個產品系列,一千多種非標產品,保證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。
那么德立首個智能化工廠的投產就是德立的第二次飛躍。數字化自動生產工藝,從進料到出料主要由電腦操作完成,最大程度上做到了省時、省力、節能、環保。生產人員減少,卻擁有了年產100萬套定制淋浴房的制造能力,效率比之前提升了5倍。
德立智能化工廠,不僅對于德立有劃時代的意義,對整個淋浴房行業更是一次變革引領,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產業升級。“制造業拼到最后,就是拼效率。只有提升這個行業的效率,才能夠真正服務好客戶,客戶也更愿意消費,形成良性循環,這才是最大的價值所在。”張延華表示。
23年發展的變與不變
所有的企業都會深深地打上創始人的烙印,德立的創始人潘小東就是一個專注于產品的技術男,愿意為此而花精力,因此德立就這樣23年堅持在非標淋浴房領域深耕。而且始終保持著企業價值觀不變,誠意、規范、追求極致、結果導向、客戶導向。
為什么選擇非標淋浴房這么苦的行業?張延華解釋得很實在:“人都是趨懶的,沒有人生下來就愿意做非常痛苦的事,就像做非標,德立也是被逼出來的。市場有這個需求,別人很難做好,這就給了愿意吃這份苦的人機會。”
對于一個企業來說,最希望的就是萬年不變,一個模具,一個產品。但是這與市場在變、消費者需求在變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,跟不上變化最終的結果就是倒閉。因此在價值觀落到實處不變的同時,德立開始改變。
潘小東心無旁騖專注搞技術,張延華滿懷野心大膽搞管理。彼此給予信任和尊重。
在張延華大刀闊斧的改革下,德立變化的很多,包括產品研發、組織結構、業務模式等,但他認為德立的變最重要的還是思想的改變。最難變的是克己,要讓德立的人相信自己和品牌的逼格、未來都不止于此,而且未來與每個人息息相關。于是德立的人開始對標大企業,開始注重自我形象和標準提升,開始逐步去優化企業環境,開始一切變得體系化、規范化。
重視設計美學,與德國鳳凰設計合作,重視品牌推廣,到高級酒店開會,重視經營管理……漸漸的德立不再與大客戶失之交臂。“德立最吸引人的地方,并不是他有多大,而是它在不斷改變自己、不斷進化成長,去適應市場,去滿足客戶。這才是德立最美的閃光點。”張延華說。
曾經的陣痛和未來的美好
標題中提到的是德立的專和張延華的狠,說起張延華的狠,就得提及不到三年時間換掉90%的代理商這件事。
2016年以前,德立的絕大部分代理商都是“夫妻店”,他們規模很小,沒有專屬的運營團隊,沒有現代化的經營理念,甚至沒有企業化。為了能讓代理商跟上德立發展的步伐,德立經歷了一年多的陣痛期。當然出現問題就勇敢的解決問題,哪怕代價大一些。
后來德立在每個地方尋找優秀代理商,目標就是綜合實力在當地同行業前三名的,而且做過國際品牌有經驗的。“我用我們的理想和誠意去打動他們,并且以改變自己去滿足他們的各種有價值的需求。”張延華介紹了這一路的辛酸努力。
他堅持與優秀者合作才能最快地縮短鴻溝取得進步。“德立到今天為止,從代理商體系內來講,我們是這個行業內,代理商團隊最優質、代理商實力最強大的淋浴房品牌公司。”他說出這句話時,神情無比自豪。
換外部的同時緊接著內部換血。上任不到8個月,張延華換掉了技術總監、財務總監,銷售總監,然后整體從700人降到500人,期間賣掉了車間,還置備了很多東西。連他自己都說,職場是很殘酷的,但發現基本素質無法跟上企業的發展腳步時,就必須得有更新鮮高質的血液流入,改革不狠不行。
可他的“砍人”不是為了專權,反而是放權,讓員工更有責任心和事業心,激發員工的善意和潛能,提升員工素質,優化企業環境。張延華說,他要做的是從方方面面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價值,讓他們愿意為企業而改變,愿意為社會盡責任。
陣痛是過去時,未來是美好的。德立目前有800多家門店,覆蓋了幾乎全國所有的一二三線城市。但張延華透露,德立的未來目標是要開2000家門店。問及未來德立的發展時,張延華提出了三大核心點:產品領先、效率驅動、全渠道運營。而且認為在未來很多年,德立的這個戰略方針都不會變。
早在2018年,德立就率先提出“國民淋浴房”的概念,旨在打造“知名度高、價格親民、服務好、品質好、口碑好”的淋浴房品牌。一直以來,在“淋浴房”這個細分領域里,國內一直沒有產生太多的品牌,始終是一種群雄逐鹿的狀態。
對此,張延華也是深有體會:“未來的淋浴房,一定可以成為中國衛浴的四大件之一,這個細分領域一定要有個大品牌走出來,這個品牌要比國外的牌子要好,可以證明國產貨也能做得很好,那就是今天的德立!”
今天的德立,以產品領先,以技術驅動,以設計領航,正大踏步向前邁進